几年前南粤有过“撑粤语”活动,说年轻一代都不会说粤语了,全都是普通话,文化无法传承了,种种
其实每个地方都在发生类似的事情,新的小孩再不会说方言,上海的穆斯林拉面馆里,店主的小孩一口上海味的普通话
但在蜀地似乎不是,他们好像也没有什么“撑西南官话”的焦虑,就我的所见所闻,街上小孩全都是一口方言与父母交流
语言与日常环境有关,当周边环境整个都在消亡,被格式化成一模一样的思维,小孩说什么话只是最外围的反应
在泸州自贡宜宾遇到的司机师傅和店主,全都是一口西南官话,不管你怎么说普通话,他都是一口方言,很可能确实不会说普通话
而偶尔遇到的会说普通话的人,也是不同的普通话体系,在别的地方从没见过
遇到一个司机师傅,发现我是游客,似乎努力切换成说普通话,但是他称呼我为“先生”,“好的慢走先生”,“先生”是他的普通话系统里的称呼
景区外的小贩说普通话时,都把价格称为“元”,我问多少钱,“十元”,而不是说“十块”,每个人
这里像是一种某个时代的语言琥珀留存了下来,并没有被外部的世界改变,很有趣
更不论现在西南官话说唱歌曲的流行,甚至让更多的人开始被动熟悉了西南官话
更好的文化输出就是这样,不仅不怕侵略,而且还要把你带着跟我们一起玩
语言也是一种游戏,玩别人当裁判的游戏,或者玩自己的游戏,当裁判永远是最好的生意
有很多裁判,帝国裁判,性别裁判,道德裁判,他们都想当裁判,帮你建立信仰
裁判吸收所有资源,负责资源的分配,裁判决定你的一切,这是最好的生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