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我为何在长大后从事了前端开发这个行当,之前追溯出的解释是,2011 年,我看了一部电影,大卫芬奇的《社交网络》,被电影里的气氛击溃,之后就疯狂的想建个网站,之后就疯狂的学习用 WordPress 搭起了网站,之后就疯狂的想改网站样子实现自己的设计梦想,之后就疯狂的不断摸索 CSS,从此走上了不归路。

我将此后的人生脉络戏剧性的归于看了一部电影,现在想想,其实不只是这么好莱坞,其实在我之前的人生里,一切都是有迹可循的,《社交网络》是故事发展中的一个小转折,但还够不上前传。

在 2011 年之前的很久之前,至少在我上初中刚接触电脑(网吧)的时候,我就想注册个自己的网站了,我想注册个 liyanfeng.com,这个想法我现在还记着,别人在网吧里疯狂的打 CS 奇迹传奇,我疯狂的浏览当时最大的门户网站搜狐想看看在哪里可以注册网站,最终成功了注册了一个 sohu.com 邮箱,lyfh@sohu.com,现在还记着。

很奇怪,我从来没对网络游戏感过兴趣,在初中最开始学会包夜的一个夜晚,学别人玩 CS,很快就头晕目眩想吐,生理不适,出师不利,仓促的结束了自己的电脑游戏生涯。我在网吧里从来不玩游戏,因此一开始还大胆的告诉父母我去了网吧,很快,网吧是洪水猛兽的意识形态席卷了这片古老的土地,去网吧终于成为了一个罪孽深重的不孝子行为。

其实当时年幼的我一直想不明白,我就是去看看新闻听听歌看看视频,这为什么不对呢?里面的人说话又好听,网吧半夜的煮面也那么好吃,为什么就是洪水猛兽了呢?

长大后我理解了,这叫一刀切,我只是去网吧不玩游戏的一个神经病。

不讲理。

但这远远不是开始,至少在我上小学时,我哥上了初中,学校破天荒的有「微机课」,我深深的迷恋上了他的计算机课本(同时迷上的还有历史课本,在我上初中之前就把初中历史课本翻完了),计算机课本里介绍的「互联网」更是迷人,还记得当时的配图就是 sohu.com 首页(这直接导致了我前面的行为),我什么时候才能拥有一台电脑啊,我这样想。

很明显,在中国加入世贸之前,我家是不可能花大价钱给我买一台很贵的大玩具的,这个故事也说明了环境给眼界的局限,如果我当时就拥有了电脑,我又不爱玩游戏,我万一爱上了建网站,我学会了编程,我简直不敢想,这也不是我吹牛,虽然有一点吹牛的成分,但当时可是 2000 年左右。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永远多去理解这个世界,多思考,不要不理解就破口大骂,不要放弃理解世界的差异与复杂,要不然你会把一切都当成大逆不道不务正业。

故事回到我想要一台电脑,可我没有电脑,我怎么办呢,我看着计算机课本流哈喇子,后来就用纸盒子做出了一台电脑,摆在了家里 —— 用纸盒子做手工是我神经病生涯里经常遇到的场景,以至于我爸出去吃饭老像个捡破烂的一样把酒桌上的酒盒子给我带回家提供创作原材料。

说了这么多,只是为了引出我小时候到底干过些什么,回忆一下小时候的经历,如果这不是神经病,还有什么是神经病。

纸盒子「邮箱」

纸盒子是我人生生涯前 15 年中一个重要的道具,主要是烟盒子和酒盒子,这侧面说明了父亲喜欢抽烟喝酒对子女的影响是多么巨大。

前面说到我疯狂的迷恋上了计算机课本,除了「互联网」,还学到了「邮箱」这个概念,多想认识的每个人都有邮箱,我就可以给每个人发伊妹儿,但很可惜这不太切合中国当时的发展国情。

于是我对「邮件」这个虚拟概念进行了伟大的物理化尝试,我让身边的小伙伴们都准备个酒盒子啥的,给每人分配一个「邮箱地址」,在每个周末大清早,大概早到六七点左右,我和我的小伙伴包子就扛起锄头,出门去给大家把「邮箱」(也就是酒盒子)埋在地里,之前得先给邮箱做好口,既能打开,又防止土掉进去。

因为邮箱要注重隐私性嘛,所以就大清早埋,除了邮箱主人和我俩谁都不知道地址,我还试图让大家写信,放在自己的酒盒子里,我在每个清晨负责把「邮件」送到对应的地址,其实也就是邮差。

好吧,听起来不像电子邮件的物理化,而是本来就有邮箱这东西,但不用在意这些细节。

很可惜,当时好像没有人真的写过信,但很多人真的对「埋邮箱」这个行为进行了积极的响应,在每个微凉的清晨都留下了我这辈子最勤劳的身影,后来,每个故事都有反派,邮箱被一群坏人小伙伴破坏了,他们以找到邮箱并踩几脚为乐,我对这个事倒没有多大的愤慨,因为我已经实现了自己的想法,而大家对写信也不太热衷,既然已经过了瘾那就无所谓了。

这大概是小学四年级左右的故事。

侦察证

忘了是看一个什么电视剧,总之迷上了「侦察队」这个概念,也想组建个侦察队,这在小时候简直易如反掌,很快就吸纳了包子和豆两名队员,然后煞有其事的给我们仨每人制作了一个「侦察证」,我的主要兴趣是设计「侦察证」的过程,用纸盒子的硬纸片,写上信息,然后用宽胶带「塑封」,再郑重的发给每个人。

纸盒子系列

我用纸盒子做过很多东西,前面做的「电脑」是一个台式机,后来还做过一个笔记本电脑,做出了每一个按键,还有屏幕,还有 CD 插槽,屏幕上是《无间道》的新闻剪报。还做过船、飞机、手机、以及 Air Force 1 等等等等。

笔记本电脑

大船漂流连环画

有段时间,我从外婆家翻出了一些像是画卷一样的卷纸,不是卫生纸那种,是古代画卷那种。

看着这空无一物的纸张,这简直是在召唤我应该画点什么,创作热情高涨,就想画连环画,很快构思出了一个故事,10 个小孩 5 男 5 女不小心开动了岸边的一个大船,然后就开出去开始了漂流的故事,这受到了一部分《汤姆索亚历险记》的启发,也能看出没见过大海的我对大海的渴望,虽然听起来像是一个恐怖故事,但不是的,主要是体现出我从小就喜欢和一群人一起出去玩。

我没有半途而废,甚至还创作了第二季,后来,两季连环画就被大家借去看,之后就再也没有还给我,湮灭在了历史的长河之中,虽然现在想起来都有些玄幻,但我真的画过连环画,只是画的很难看就是了。

办杂志

小时候家里有很多的报纸杂志,看来看去,这培养了我的部分设计爱好,很喜欢看排版,然后就想自己办杂志。

我和豆趁着在老师办公室干活的机会,试了试那个给大家印考试卷子的油墨打印机,我们构思要自己撰稿设计印刷一份报纸,后来这个想法没有成行。

但我还是做出了一个叫《星星》的小杂志,我问了我哥星星的英语叫什么,我哥说是 Star,我就把 Star 写在了封面上,这个杂志内文设计借鉴了当时看到的一本叫《美文》的杂志,贾平凹主编,很喜欢里面文章的风格。

当然,现在来看,这个设计风格还是挺最炫民族风的。

星星

当时一直看报纸上各种杂志的订阅价,想让我爸给我订份文学杂志(家里的报纸杂志都是严肃型的),但在加入世贸之前,我爸很显然连最便宜的也不同意,这再次体现了时代和我爸的局限性,不过这不重要,因为我很快要上初中了,我能自己偷偷买杂志了。

除了小学时的《星星》,初三还办过两期叫《少年志》的杂志,邀请班里文章写的好的同学在上面写文章,高一时又办了第三期,设计异常凌厉,一堂昏昏欲睡的数学课,网购被骗了 3000 块的数学老师拿起我桌子上的《少年志》第三期说:少年志?你还有什么志向?

妈的,明明是聊斋志异的志,这没文化的。

少年志

写武侠小说

似乎写过好几次武侠小说,在初二上半学期的班里,我们班小混混借我写的武侠小说看,也许在某一刻,我用文学感化了他一颗桀骜不顺的心,虽然晚上就有人问我赵康是不是你们班的,听说有人要打他,不知道这位叫赵康的小混混现在人在哪里。

虽然初二很小,但当时感觉小混混们都挺成熟的。

这让我想起初三的班里,某某公司老总的儿子突然借我在草稿纸上画的各种城楼宫殿地图看,虽然他除了穿 Nike Shox 别的都不会,但不妨碍他对一个艺术家早期的神经病行为产生了一定的兴趣,不知道这位枯燥的二代现在人在哪里。

初二下半学期的时候,写的小说忘了叫什么,只记得当时班里很多人被写进小说,大家课间就来打听自己的命运,当时还把一个朋友写成了妓女,罪过罪过,辛亏当时时代的政治正确还没开始。

高一时写的武侠小说叫《铜镜映无邪》,记得和同桌禽兽讨论小说的名字,我说《铜镜映无邪》好听,他说《扎马尾》好听,后来没听他的。

铜镜映无邪,多好听,我的 QQ 空间也一直叫铜镜映无邪。

铜镜映无邪

想象中的超级巨星

初二时还有个比较迷惑的行为,因为当时身为杰伦粉丝,但没有微博,没法给他刷榜打 call,一身热情无法施展,就自己在草稿本上创造出了一个明星。

我还画偶像的容颜,虽然画的很有些难看,但这不妨碍我画出了一个叫 Holise 的巨星,在想象中给他发专辑,当然主要是想设计专辑封面,还给他设计了一个竞争对手,叫什么忘了,还给他的竞争对手发专辑,总之草稿本背面一度被各种大资本控制,各种唱片公司争相夺艳。

在喜欢上画鞋之前的年代,我主要画城楼、画宫殿,想象古代两个国家在打仗,画出地图给两个国家分配国界线,斗争非常激烈。

录说唱歌曲

初三开始听 Eminem,始于某个晚自习的课间,任杰把耳机塞给我说,你听这首歌多好听,耳机里正响着 Eminem 的《Without Me》,一直听到高一,情况就有点失控,在语文课偷偷写歌词,试图翻唱《Mockingbird》。

在网吧下载了《Mockingbird》背景原声,午休时回到宿舍把自己写的词唱出来录了进去,很可惜,多年之后,我没有出现在《中国有嘻哈》的舞台上,把这段故事讲出来,然后哭着淘汰。

画鞋的日子

在我成为说唱爱好者的日子里,一个偶然的机会,和田源在五中对面的书店里,发现过期的《鞋帮》杂志正打折卖,原价一本 20,现价 20 两本,正在对 Nike 感兴趣没钱买 Nike 的时候,买不起 Nike 我还买不起《鞋帮》嘛,立马和田源合资购入两本,从此一发不可收拾,之后每期必买,高考完的下午烈日斜照,干的第一件事就是去对面书店买了本最新的《鞋帮》。

很遗憾,我没有迷上买球鞋,主要是没钱,当时 AJ1 也只是普通的一双复古鞋,但我迷上了画鞋。

我把偶像立刻从 Eminem 改为了 Tinker Hatfield,放弃了伟大的说唱梦想,将职业生涯发展方向修正为了 Nike 球鞋设计师,每天晚上回宿舍跳起来摸一下电棒,然后大喊一句李宁的广告语:天空,才是我的极限。

因为田源的影响,又喜欢上了 NBA,写到这里,突然想到,其实我们每个人一生中可能都在几个点,被身边的人影响,开始关注某个东西,并产生了影响一生的兴趣,但这些关键的人总是被忽略,比如初一时班里有人听周杰伦《双截棍》,我才知道周杰伦并开始听周杰伦,这些人才是莫名其妙影响你一生的能力者。

环境是很重要的,多认识有趣的人,总有奇妙的变化的在等着你,让世界变得更好玩一点。

回到我的画鞋生涯,我不仅在想象中给 Nike 设计各种篮球鞋(都是有命名的,比如 Curse 系列),我还给田源和石松出签名鞋,也就是每隔几天就给他们出一代鞋,这个速度是很快的,因为要在短短的高三几个月出完 21 代鞋也是需要一定的速度的。

ZOOM SHEE XVIII
ZOOM OFA III

妈的,我高三都干了些什么。

对了,还写了一本以田源为主角的小说《灌篮》。

我在课桌上画鞋,这个破坏公共财产的坏习惯延续到了大学,如果在理工大的课桌上发现各种球鞋,不要怀疑,那都是我画的。

灌篮3

THE END

年轻时有趣的日子已经过去很久,每当想起还是惊奇,年轻时总是自然而然的对一件事立刻充满热情,希望我能将热情保持下去,毕竟一旦停止热情,就会变成一个重复 30 岁之前见识的没有感情的喝酒吹牛逼机器。

好多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