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认识一个在成都的朋友,说毕业去深圳工作了一年就回成都了,不喜欢深圳的感觉,不能下班就去撸串,一点都不悠闲

我说深圳怎么会不好呢,深圳怎么会不习惯呢,深圳多好啊,我那时候还在北京,没去深圳待过,只是去转过,觉得万象天地简直是中国最好的商场(现在也是

现在我理解了那个朋友的想法,这涉及到一个宏大的地域性差异问题

大家总以为都说普通话,喜欢的东西就一样,其实完全不是,我们现在认为的"传统文化"什么的,其实基本都是明清士大夫文化吴越文化

而川渝自古以来就是不那么老中的地方,比如那里竟然可以发展出"享受"的文化,什么喝茶采耳看戏,这在老中传统文化熏陶范围的眼里简直是堕落

比如历史书语文书上有名的两个比较"悠闲"的人,李白和苏轼,巧了,都是来自蜀地,地域文化的差异其实是很多人都忽视了和不理解的

从唐宋回到现在,就是别地的人总觉得成都的说唱老是"玩",一点都不正经,一点都不正能量,一点都不写那种上价值的歌词,一点都不老中

我们老中就应该是严肃正经的,时刻仰望星辰脚踏实地,家事国事天下事,风声雨声读书声什么的

一个人贪图享受那这个人就没救了,我们老中应该是这样的

其实即使是都说普通话,在西安我们那样的交流方式放到上海可能就是太冒犯太下头了,而上海那样的交流方式放到西安可能就是太做作太装太尴尬了

人一旦脱离了文化母体,就像脱水的鱼一样不自在,无法舒展出最"爽"的存在于空间里的姿态

这当然是一个深奥的命题,可以解释很多事情,比如很多人都觉得"哪也不如我家",比如美国湾区的做题家们的文化处境,比如张爱玲的英语也一流但在美国英文环境里再也成不了大作家

像我这种从小就被各种老师夸作文写的好的人,排比句上价值信手捏来从不在话下,但我从不喜欢那些东西,那些晚会的东西,主持人字正腔圆的东西,"有文采"的东西

为什么,太假了

真的东西你自然会触动,假的东西只能让你个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