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几天开始冷了,一个夏天过去了,好像发生了很多事,又好像什么也没有发生

今天走在武定西路,突想起前几天看的,张爱玲住在开纳公寓时,不敢问母亲要钱坐公交,只能走路到现在的人民广场旁边去上课

那我脚下这条路,应该就是张爱玲走路去上课时的路,我正好去看看开纳公寓

突然发现前几天看房子时,正好是从开纳公寓这个路口进去,原来我已经路过了,只是当时不知道

又去看江苏路285弄28号,张爱玲的父亲、继母、弟弟,都死在这里一个14平米的小房间里,原来那天也路过了

这个14平的小房间甚至距开纳公寓很近,一条路串起来,从武定路通到愚园路

张爱玲的父亲和母亲都是晚清北洋二代,都从家里继承了大量财产,张爱玲的母亲后来租住在伦敦的地下室,死在了伦敦

两人的价值观不合而离婚,但又在散尽旧国遗留下的家财浪迹一生,晚年穷困这一点上,完全一致

张爱玲到了香港后,还去过东京三个月,本来可以正常生活,但却还是选择一个人去美国

为什么要去美国呢?我想其中有一个原因就是,她其实不喜欢香港,她也不喜欢东京,从她写的《到底是上海人》里大概能看出来

那个时候的香港和东京(1940 - 1950 年代),恐怕也确实比不上上海,她不喜欢这地方,就觉得一刻也没法待,哪怕忍受下去,她可能遇到几千年里最好的机会

是的,后来香港和东京都在 1950 年以后彻底腾飞,如果张爱玲还生活在这大汉文化圈里,以其知名度,恐怕想不暴富都很难

语言与在地终究是最根本的绑定,失去了观众,艺术家就失去了一切

但终究张爱玲恐怕是唯一爱上海的人,她是上海自由市的人,就像她的父亲母亲是晚清北洋系的人,她离开了上海觉得哪里都不对,只能一直逃离

在旧国崩坏之后,归途早已不存在,只能永远的流离失所

好在她用语言把一段段她喜欢的上海留了下来,当汤唯在咖啡馆等待时,静安寺路(南京西路)的风一直吹到 60 年以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