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东京看完了李志的演出。
我第一次知道李志是什么时候?https://mp.weixin.qq.com/s/mrWv2SLnKt5THauqY1s9Rg
我忘了。
但我记得 2012 年底在西宁和还没变成老张的小张坐公交时听着李志的歌,2015 年在西安和壮总坐在 400 路公交的 2 层从青龙寺回高新时听着李志的歌,2016 年底刚到北京住丰台东大街时住角门西的一个朋友说跨年要去南京看李志很开心我心想我可做不到这样,2020 年元旦和小陈坐着车跨过舟山跨海大桥时听着李志的歌以至于有天我说“一天晚上”小陈突然若无其事的接到“我的一个朋友悄悄的来看我”,2023 年夏天和小鹿在南京炎热的热河路的晚上和山阴路的下午路过。直到 2024 年我在东京第一次看到了李志的演出,没想到,害得是离岸。
莫名其妙的,上面的城市把西京、北京、南京、东京都包括了。
李志的演出似乎总有改编的习惯,比如经典的 2016 北京不插电,几乎每一首都很经典。
让我崩溃的《杭州》,在 2019 年北京西二旗的秋天听的走火入魔然后去杭州西湖后面的山里住了一夜(奇怪的是这个版本现在连 Spotify 和 Youtube 上都下架了不知道是什么神秘原因。
但我对演出改编曲的想法,如同老罗年初去看 Coldplay 演出时写的看法(图 1。这事很值得递进探讨。
世事总矛盾,音乐家想要情绪自由不想把唱腻的歌曲一遍又一遍,乐迷想要情绪公情而编曲是情绪被定格储存的最重要的一部分。
改编也能创造经典,但只是个例,大多改编都是把原曲的情绪击毙了。
所以本次东京演出,大家一直都在寻找情绪的迷茫中,大多时候情绪都摇摇欲坠。
李志的歌本身不是用来 high 的,乐队也只能消散情绪,应是只有简简单单的不插电才能达到 wabi sabi 本源。
直到老狼最后出来唱首歌,反而制造了全场情绪的最高潮,让大多数的情绪找到出口。
这事也没什么理可讲,各有所需,有人想共鸣就有人讨厌被共鸣,无法改变只能接受。
悲歌三首买一切。
艺术家的激素消散了世界变好了老婆孩子热炕头了怎么办,没什么好办法。
艺术家年轻时的天才永远留在了那一刻,留在了原曲里,留在了每个人耳边与时刻的片段里。
片断不断逝去。那是我最喜欢的唱片,你说那只是一段音乐。那是我最喜欢的时光,你说那只是一段路过。
故事总是这样,情绪起伏让我们意识到活着,在劫难逃,在木乱中体验,ZEN 就会出现。